孩子不聽話,相信這是一直在困擾著許多父母的共同難題。
譬如你叫他起床,他就是磨磨蹭蹭不肯起,再比如,讓他做作業,他邊玩邊寫,明明一個小時能搞定,非要拖到半夜三更十一二點,作家長的為此沒少跟自己的孩子頭疼上火,每天窩心的很。
那么這樣的孩子應該怎樣來教育呢?怎樣才能讓不聽話的孩子變得聽話起來呢?
小業老師我認為,首先有非常重要的一點,是需要家長朋友們明確起來的:不要總是想著教出聽話的孩子,因為這是有悖自然規律的。父母希望孩子乖巧懂事,這一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,但是,如果為此你就一心想要把孩子教成聽話的乖寶寶,這種教育理念卻是偏頗的。
試想一下,你的孩子起床要你叫,吃飯要你等,做作業要你監督,他還有什么事情是能夠自己獨立完成的呢?別說“教出聽話的孩子”這種目標本身就不容易做到,即使做到了,又有什么意義呢,他根本就不會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啊。我想,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媽寶,變成唯唯諾諾的應聲蟲,不是么。
所以教育孩子的方向并不應該是教孩子聽話,而是要教他懂得自覺和自律,讓他學會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,讓他能夠自主且理性的作出判斷,讓他學會自己管自己。
說到這里,家長朋友們可能又要犯難了,理是這個理,可是要咋教嘛。別急,聽小業老師慢慢講。
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孩子為什么不能自覺自律,原因究竟出在哪。問題的根源,其實在于人的本性。韓非子曾講過這樣一句話:夫民之性,惡勞而樂佚。也就是說,人的本性就是好逸惡勞的,同樣的一件事,能走捷徑,沒有人愿意迂回,既然能夠舒適安逸,自然沒有人愿意自討苦吃。成年人尚且如此,那么心智尚未發展成熟的孩子也就更不例外了,因為懶惰,所以每天起床時總想多睡一會,因為懶惰,所以功課在前,總想視而不見,能多玩一會是一會。
《孟子》中也有過“食色,性也”的論斷,也就是說人要吃東西,喜歡美色,這是人的本性。在美食與美色面前,正常人都會產生欲望。有的胖孩子,本來已經很胖了,可是還是很貪吃,管不住自己的嘴,之所以會這樣,就是因為他對美食的欲望太強烈了,完全抵擋不住誘惑,很難做到自覺與自律。
那么怎樣才能讓孩子做到自覺與自律呢?很難么?其實不難,關鍵就是要教給他用理性來約束自己的天性?鬃釉f過這樣一段話:“博學于文,約之以禮”意思就是說,多讀書吧,讀書讓人明事理,有利于培養孩子的理性思維,同時呢,還要跟孩子立規矩講道理,讓孩子學會守規矩,變得理智。只要孩子有足夠的理性和理智,自然就會自覺和自律起來。
除此之外,我們還可以通過培養良好的習慣來糾正他的天性!度纸洝分兄v過:“性相近,習相遠”,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,雖然人的天性是好逸惡勞的,但是后天養成的習性卻是相差很遠的。所以,有的人從小被父母寵著慣著,自然就養成了懶惰的習性,而有的人,父母經常叫他勞動干活,日子久了,自然就養成了勤勞的習性。所以,想要培養出自覺自律的孩子,一個良好的習慣是必不可少的。
那么,僅僅讓孩子懂得理性,養成好的習慣就夠了嗎?不是的,因為還有一種很特殊的情況更加讓人無奈:道理明明孩子他都懂,但是就是做不到。其實,孩子心里很清楚,應該按時起床,不能邊玩邊做作業,可他就是做不到,這又是什么原因呢?歸根結底,問題出在了意志力上。
意志不堅定,就抵擋不住誘惑,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。而磨煉意志的方法也有很多種,比如每天堅持練一篇字,每天堅持跑五公里,每天堅持讀一篇文章...這些都是非常好的磨煉意志的方法。當然,這些都是需要家長來陪伴孩子共同完成的,畢竟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嘛。
最后,小業老師在這里也祝愿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成長,將來能夠在紛繁復雜的生活難題里獨當一面,成為父母的驕傲和依靠。